記得4月中旬,上完某堂重訓課之後,突然靈光一閃,不如也來連續運動100天吧!訂下這樣的目標其實沒有太多的想法與心理準備,純粹是想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訓練自己的恆毅力,且如果目標達成了,我所能得到的附加效益是:連續100天不間斷執行目標的成就感累積跟健康的身體。

幾天前剛達到連續50天運動的目標,且每天運動量還不小,這樣的小小成果其實背後有許多因素幫忙。而我也相信另外50天可以更輕鬆達到,因為早已養成每日必動的習慣,究竟如何在過程中持續保持恆毅力,哪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,分享如下;我相信人生有許多目標也可以用這些小訣竅幫助達成,讓願望不再只是一頭熱。


1. 分析目標,挑戰自己

目標之所以會需要訂定,就是因為它有一定難度需要整合毅力與執行力,100天連續運動其實困難的不在那"100天"、也不在"運動",而是難在"連續",也是恆毅力的核心。而"連續100天"重要的事前分析在於,你平常就需要有運動習慣,一週七天至少要有三天可自發性的運動,如果只有一個月運動一次的頻率,除了體能無法負荷,最重要的意志力也會迅速削弱,讓目標更困難。所以在訂定目標前必須先評估自己現有的程度在哪,與訂定合適的目標。比如說一開始先訂一週至少運動三次,才比較容易能享受到一點一滴累積的成就感,而不是感覺每天都把自己推入地獄的深淵。

2. 衡量能力,減低痛苦

在培養運動恆毅力的過程,盡量減低痛苦感受培養愉悅的體驗。我認為最好的心態是:做這件事情是開心的,只是需要多點意志力、多點跨出第一步的決心。運動是我喜歡也常做的事,但會阻撓我持續運動常常是因為懶散,或是當天工作特別累。所以在訂定連續運動100天時,我並沒有規定運動強度要多強才算,但至少要克服懶散;當天如果工作太累、或者媽媽們常會因為家事或顧小孩疲於奔命,20分鐘居家墊上運動練核心,其實也算達成那天的目標了!(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) 

3. 用你最常表現自己的方式公告親友

自己在大學時期習慣用無名小站寫網誌、BBS、或噗浪發文,當我需要達到某個目標時,像是:考上成大研究所,會習慣在網誌中發篇文章來公告當時的讀者(大多是身邊的朋友),像是對自己大聲疾呼,也讓所有人都知道你正在做這件事,這個方式對於自尊心強的人尤其受用。人免不了會有偷懶、想放棄、或是腦波弱的時候,公告目標被身邊的人知道,當你想偷懶但又想到達不到目標時那種丟臉的窘況,動力又會馬上充滿。這次我是用Facebook,逼自己每天需要報備運動內容(還附上運動監測數據佐證),這樣一來壓力感又更強烈,每天不動都不行!

4. 找人一起或找一個帶領者

一群人一起完成目標會比一個人默默執行目標成功率來得高,除了可以互相督促,也會增加過程中的趣味性。50天中,我有一半的時間是選擇找同事、朋友或以前的同學一起運動,能找到實力相當夥伴更好,原本嫌重的啞鈴看到朋友舉起來,自己拼命也要在家偷練!有趣的是,平常下班後進修認識的弱連結朋友,看到我每天運動打卡還會跑來私訊我要不要相約去健身房,瞬間又多了一個可以一起運動的夥伴!這樣達標是不是容易得多?

5. 先想好每日可幫助達標的管道,越多越好

我覺得這點是最重要的。在決定執行連續運動100天前,其實我就知道自己有許多運動管道。這些管道可分為:

*需要花錢買課與交通時間:健身房、教練課、游泳
*不需要花錢但需交通時間:爬山、小巨蛋操場
*需要花錢不需交通時間:公司或住家隔壁的健身房、運動中心、居家室內運動(須買器材或瑜珈墊等)
*不需花錢也不需交通時間:住家旁邊的公園
*出差、出國前先計劃好運動備案:確認附近哪裡有公園、住宿飯店裡有沒有健身房等。

這些只要事前控制好,可以大大增加你的達標成功率,因為達標欠缺的只有你自己的意志力而已!

舉另外一個,我之前以"增進英文能力"為目標,辨識或創造管道的作法:

*需要花錢買課與交通時間:下班直接到師大進修推廣部學英文寫作與會話
*不需要花錢但需交通時間:與同好組讀書會,上網取材一起討論英文時事,練對話
*需要花錢不需交通時間:上網參考書籍評價,買書在家自修
*不需花錢也不需交通時間:利用大量網路資源,像是英文TED演講,練聽力
*出差、出國前先計劃好備案:每天逼自己要跟外國人講英文

6. 找到意志力的強心針,督促工具(或督促你的人)

從我2015年11月30日,打算減肥的第一天,我就買了Apple Watch當作運動監測器,後來才發現這隻手錶不僅只有運動監測功能,它把人類心理,"喜好獎勵"與"輸人不輸陣"的特點運用得淋漓盡致。每個禮拜一,手錶會讓你自行設定每日需要消耗多少大卡的目標,假設我設定600卡,而你一個禮拜每天都有達到600卡,它就會頒給你一面獎牌。



不僅如此,它還有多種形形色色的獎牌可以領,像是每個禮拜每天都有站立12小時獎牌(防久坐)、每天運動30分鐘獎牌,或是累積100次運動獎牌等等。除了獎勵成就以外,它還有另一個特殊功能,就是可以將同樣有Apple Watch的朋友們加到你的運動系統中,這樣一來,對方今天走了幾步,領到某面獎牌、當天有沒有達標你都會看得到。像我就加了我老公,他只要發現我當天沒運動就會開始施加壓力,說:妳不是要運動100天,今天剩三小時了!運動記錄呢? 

你說,這樣的裝置跟人的雙重壓力下,我能不達標嗎?目前有許多運動Apps也具備這樣的功能,像是Nike+跑步App,也是利用朋友間互相監督的功能來督促自己。

7. 附加效益藏在細節裡

連續運動除了逼出自己的運動習慣,也是養成健康的方式,除了這些好處,我還發現有其他當初沒想到的效益隱藏在細節裡。因為運動,我在社群網站上吸引了一群也想要用運動改變自己的人,很多人告訴我因為看到我打卡被激勵到,還會因此有更進一步的交流,讓我們一下子從弱連結變成強連結。因為運動,從2015年底開始到現在,雖然我的體重目前卡在減重瓶頸,目前運動只是維持身材,但從那天開始,即使這兩年一度A型流感猖獗,我沒有感冒過。也因為自己目前可以達到連續運動50天,小小成就感的累積讓自己更有自信。很多看不見的效益,細想其實就會發現;而運動,目前也變成我每日必做清單上的一件小事,早已成為習慣,融在生活裡。
arrow
arrow

    Ar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